同根同源
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,欧洲各国纷纷来到美洲建立殖民地。
1607年,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弗吉尼亚。此后至1733年,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,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。
美国建国之初的十三个州
这些殖民地从属于英国,被特许赋予政治自治权力,每个殖民地都有总督和议会,总督代表英国的统治,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。
这十三个殖民地即美国建国之初的十三个州。
一个想疯狂敛财,一个要自立门户
从1756年到1763年这七年中,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北美殖民地,进行了“七年战争”。英国虽然赢得了战争,但长期的战争产生了庞大的消耗,于是他们将这些消耗转嫁到了殖民地人民的身上。
他们不断地增加税收,实行高压政策,派军队常驻北美,这些都遭到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。自英国派军队驻扎北美后,军民冲突不断升级。
1770年3月5日,英国士兵与波士顿人民的冲突造成五人死亡,史称“波士顿惨案”。惨案发生后,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英国驻扎军,最后驻扎军被迫撤出波士顿。
1773年,英国议会通过《茶税法》法案,该法案赋予东印度公司特权,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销售。对此极度不满的殖民地人民爬上了东印度公司的商船,将船上的茶叶全部沉入海底,史称“波士顿倾茶事件”。
波士顿倾茶事件
事件发生后,英国政府颁布了多条惩罚性法令,这更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。
1774年,在杰斐逊的领导下,除乔治亚之外的十二个北美殖民地的代表,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议会,史称“第一次大陆会议”。
会议通过了《权力宣言》,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强制法令。然而,英王还是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。
各殖民地开始准备反抗,训练民兵、贮藏军火。
第一次独立战争
1775年4月18日,英军在搜查民兵储藏军火的途中经过列克星敦,遭到民兵的伏击。“列克星敦的枪声”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。
列克星敦的枪声
1775年5月10日,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会议通过组建正规军决议,华盛顿为北美大陆军总司令,领导美国独立战争。
1776年7月4日,由杰斐逊起草、十三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,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文件——《独立宣言》正式发表,美利坚合众国诞生。
独立战争第一阶段,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,华盛顿部队节节败退、损失惨重,但性格坚毅的华盛顿虽屡战屡败,却还是屡败屡战。
与此同时,亚当斯、富兰克林临危受命出使欧洲各国,为美国独立寻求到了国际力量的支持。
最终,实力远不及英军的华盛顿军在法国海军的配合下,逆转了战事,打败了英军。
1783年9月,英国与美国签订《英美巴黎合约》,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。
第二次独立战争
美国独立后,英国一直不甘心失去北美殖民地,屡屡在公海上拦截美国船只,强制征用美国海员。美国国内的反英情绪高涨,对英宣战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。
1811年,美国快速帆船与英国海防舰交火。
1812年,美国向英国宣战,史称“第二次独立战争”。美国虽向英国宣战,但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,宣战一周后,美国才开始扩军。
1814年,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后,将更多的兵力增援至北美战场,美国海陆军根本无法抗衡。
8月24日,英国陆军轻易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,并焚烧了美国总统府和国会大厦,史称“华盛顿大火”。被烧黑的总统府在战后刷上了厚厚的白漆,被称作“白宫”。
被大火焚烧的白宫
一支英军队伍在经过华盛顿陵墓时竟然燃放礼炮,此等羞辱在美国人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。
最终,英美签订《根特合约》,维持了战前状态,结束了战争。
签订《根特合约》
“第二次独立战争”之后,美国才真正结束了在经济上对英国的依赖,获得了真正的经济自主权。
借根“水龙带”
1940年,英法联军节节败退,12月,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称:英国已弹尽粮绝,也没有资金再买入军火,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,能否拯救英国于“水火之中”?
罗斯福没有向国内的孤立主义妥协,而是利用了一个高明的比喻,让众议院通过了举世闻名的“租借法案”:
“假如我领居家的房子着火了,我正好有一条浇花用的水龙带,如果他用我的水龙带,接上他的水龙头,我就可以帮他把火灭掉。那现在我该怎么做呢?我不会在他用之前先说‘兄弟,这水龙带值15美元,你得给我钱’。那我要如何交易呢?我不想要这15美元,我只是想让他灭火之后再把水龙带还我,仅此而已。”
罗斯福和丘吉尔
凭借“租借法案”,罗斯福总统为英国提供了一切他能提供的物资。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,美国宣布参战,与英国等盟国一起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。
“马歇尔计划”
二战结束后,时任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欧洲进行了6个星期的考察之后回到美国,在给国会的书面报告中提出美国应给予欧洲援助。
1947年2月21日,英国向美国递交了一份“蓝皮书”(外交中的正式文件)。在文件中,英国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已陷入困境,但英国已无力帮助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,英国自己也急需援助。
这份“蓝皮书”也意味着:英国认为美国将接替英国成为“世界头号强国”。
1947年6月5日,马歇尔将军提出:
“要解决欧洲经济结构的崩溃状况,打破恶性循环,重塑欧洲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经济和整个欧洲经济复苏的信心。美国必须继续向其提供援助。”
马歇尔
1948年4月,由杜鲁门总统签署的“马歇尔计划”正式启动,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年,总计向欧洲提供了125亿美元的援助。
杜鲁门
欧洲深受感动,尤其是英国,丘吉尔盛赞马歇尔计划是:
“历史上最仗义疏财的行动”。
伦敦的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称它为
“一国为他国所能做到的最正直、最慷慨的事。”
马歇尔计划实施30个月后,英国经济复苏,《曼彻斯特卫报》说:
“普通的言辞已无法表达我们的谢意。这是国际关系有史以来取得的最非凡的成就之一。”
英国时任财政部长说:
“我们这个民族,并不轻易流露情感……也不善言辞,但这些特点不应掩盖我们对美国人民真实而深刻的感激之情。”
“马歇尔计划”使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实力逐步增强,直到可与美国和苏联抗衡。
“小弟”成了“大哥”
自从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将“世界头号强国”的位置交与美国后,关于美国人与英国人的差别,有人这样说:
“英国人在地球上昂首阔步,一副主人的样子;美国人则在地球上昂首阔步,根本不管谁是主人。”